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藝文 > 大公園 > 正文

?HK人與事/落紅不是無情物\周軒諾

2023-02-28 04:24:53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biāo)準(zhǔn)
分享

  圖:上海外灘一景。\資料圖片

  一月上旬,著名音樂家顧嘉煇(煇哥)辭世,香港人無不深感惋惜。

  鬼才黃霑(霑叔)曾將煇哥比喻為中國的貝多芬,故稱他做“貝多煇”。“貝多煇”與“霑叔”兩位好拍檔合作創(chuàng)作的粵語流行曲深入民心,堪稱經(jīng)典。這對“煇黃”組合自一九七○年代起為世人帶來了:《狂潮》《家變》《奮斗》《倚天屠龍記》《抉擇》《楚留香》《獅子山下》《親情》《上海灘》《輪流轉(zhuǎn)》《用愛將心偷》《愛在心內(nèi)暖》《倆忘煙水里》《萬水千山縱橫》《忘盡心中情》《勇敢的中國人》《世間始終你好》等金曲,令人聽出耳油。兩位大師的音樂才華,讓人欽羨不已。

  當(dāng)大家到上海游玩,發(fā)現(xiàn)身邊不論男女老幼皆懂得哼唱“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時,毋須感到驚訝,因為“煇黃”打造的《上海灘》早已成為城市的名片之一。被《上海灘》這首曲吸引而決定到滬上旅行的中外游客多不勝數(shù)。如果一首歌可以打破種族和言語界限,成為眾人的集體回憶,那毫無疑問是一個音樂奇跡,蕩氣回腸的《上海灘》就做到了。(《上海灘》有粵語版、英語版、法語版、泰語版、高棉語版、越南語版)

  七十年代以前,香港樂壇被國語歌和歐西流行曲壟斷,直到黎小田、顧嘉煇、黃霑、盧國沾、鄭國江、鄧偉雄、于粦、許冠杰、關(guān)正杰、羅文、甄妮、徐小鳳這批杰出音樂人相繼帶來一批余音繞梁的金曲,粵語歌才得以吐氣揚眉、發(fā)光發(fā)亮。

  南下香江求學(xué)或工作的港漂們,就算不知道戴望舒曾被送進域多利監(jiān)獄,不知道張愛玲曾就讀香港大學(xué),不知道蕭紅在南區(qū)創(chuàng)作《呼蘭河傳》,不知道蔡元培葬在香港仔華人永遠(yuǎn)墳場,不知道許地山曾住在羅便臣道,不知道金庸在《新晚報》連載《書劍恩仇錄》,不知道錢穆在深水埗桂林街創(chuàng)辦新亞書院,也不影響他們在港的日常生活,但若想真正融入香港,則不能不認(rèn)識“煇黃”的歌曲?!盁慄S”早已滲入香港人的血液里,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達(dá)官貴人,都對“煇黃”的音樂耳熟能詳。如果港漂跟本地人交流時偶爾用粵語夾雜一兩句“煇黃”的流行曲歌詞,必定能瞬間拉近彼此的距離,原因是四個字:同聲同氣。既然你也會“煇黃”的金曲,那即是自己人啦。

  “貝多煇”這朵色彩斑斕的鮮花已經(jīng)凋落,但愿煇哥跟已作古的羅文、黃霑、于粦、黎小田一道化作沃腴的泥土守護華人樂壇,保佑粵語歌聲生不息、更上一層樓,好滋潤我們的精神文明,進而洗滌我們的心靈。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