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藝文 > 大公園 > 正文

?君子玉言/生命觀\小 杳

2024-12-11 05:02:24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煙雨濛濛》,瓊瑤著,作家出版社。

  二○二四年的尾聲,樂壇文壇兩位巨匠劉家昌和瓊瑤相繼離世,劉是久病不治,而瓊瑤則選擇以自己的方式離開。她在自己家中,通知了孩子,準備好了遺書和告別視頻,由秘書淑玲代發(fā),淑玲是陪伴她二十多年的助手,稱得上是半個女兒,她很放心。

  瓊瑤的遺書一如她過往的文字,“不要哭,不要傷心,不要為我難過。我已經‘翩然’的去了!

  ‘翩然’是我最喜歡的兩個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飛翔’,優(yōu)美而‘輕盈’,我擺脫了逐漸讓我痛苦的軀殼,‘翩然’的化為雪花飛去了!

  這是我的愿望,‘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也是最后一件‘大事’。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后的大事‘作主’……”

  媒體所說的“自殺”“輕生”等用詞,似并不恰當。瓊瑤用一種對生命非常負責的態(tài)度,自主選擇了一種方式,與自己的現世、與親人、與讀者和公眾進行體面的告別──“上蒼對于生命的過程,設計得不是很好。當人老了,都要經過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醫(yī)院、治療、不治’的時間,這段時間,可長可短,對于必將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萬一不幸,還可能成為依賴‘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我曾經目睹那種慘狀。我不要那樣的‘死亡’。”她給自己的生命拉起一道終止線,自己掌控終止時間,終止地點,終止方式,按照自己的想法獨自悄然撞線,為這件人生最后的大事作了主。她的生死觀依然“很瓊瑤”。

  當年她的小說風靡大陸時,不少同學癡迷得不得了,徹夜讀瓊瑤小說。抱著了解的心態(tài)借了本來看,名字不記得了,好像是《彩霞滿天》?或《彩云飛》?或《我是一片云》?反正跟云有關系。這是我所讀的第一本至今也是唯一一本瓊瑤小說。之所以沒有入癡一本接一本不停讀下去,是因為我覺得敘事套路都一樣,情節(jié)也有點甜膩。但并不妨礙我欣賞瓊瑤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底蘊。我唱她作詞的歌,直到現在,那些歌仍然是我的必唱list曲目──《庭院深深》《月蒙朧鳥蒙朧》《月滿西樓》《一簾幽夢》……劉家昌的作曲與瓊瑤的歌詞珠聯(lián)璧合,首首俱為經典。

  瓊瑤用古典詩意的描述,將人們帶入一種優(yōu)美的意境,劉家昌的譜曲將詩情畫意一一展開(盡管劉自己的生活后來變得很狗血),使之更加唯美。雖然這些“瓊瑤式的詩意遠方”,這些感物傷懷,與我們生活中的粗礪茍且大相徑庭,與柴米油鹽格格不入,不能用來維持尋常人家的生存,更不是活著的必需,在現實看來太矯情太“小布爾喬亞”,但或可成為我們粗糙生活的蕾絲花邊,弱弱地支撐著一點小小浪漫精美,讓我們駐足回眸,心頭柔軟。

  “這正是花開時候 露濕胭脂初透

  愛花且殷勤相守 莫讓花兒消瘦

  這正是月圓時候 明月照滿西樓

  惜月且殷勤相守 莫讓月兒溜走

  似這般良辰美景 似這般蜜意綢繆

  但愿花長好 月長圓人長久”

  ……

  “我有一簾幽夢 不知與誰能共

  多少秘密在其中 欲訴無人能懂

  窗外更深露重 今夜落花成塚

  春來春去俱無蹤 徒留一簾幽夢

  誰能解我情衷 誰將柔情深種

  若能相知又相逢 共此一簾幽夢”

  ……

  如果我們懷舊,泛黃的記憶里,一定有他們二位。

  劉家昌和瓊瑤的離開似乎也宣告了一個古典纏綿、純情浪漫世代的結束。當今世界,人工智能似乎大有取代人類創(chuàng)作的趨勢,AI可以將所有藝術創(chuàng)作都解構為算例,畫家每一筆顏色畫在哪、怎么構圖,每一步背后都有幾萬次決策,一個小小作品就包含著萬千次的決策。藝術家油然而生的神來之筆靈光一現,成為浩大的計算數據。用效率來看,哪一個更合理更有效呢?

  更重要的是,AI懂得人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快樂嗎?當年柯潔和“阿爾法狗”下棋輸了,柯潔哭了。這事發(fā)生后,討論熱度過了,公園里那些下棋的老頭兒們依然在下棋,為一步棋爭得面紅耳赤,沒有什么能替代他們的快樂。

  我們活著應該怎樣度過每一分鐘?幸福的問題,快樂的問題,生命的本真問題,人工智慧恐怕是解決不了的,還是要人自己來琢磨,自己來優(yōu)化。八十六歲的瓊瑤告訴我們,“生命的美好,就在于‘能愛、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說、能跑、能動、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能嫉惡如仇,活得轟轟烈烈……’這些,我都在有生之年,擁有過了!我‘活過’了,不曾辜負此生!”──生時如火花,熱烈地燃燒,熱烈地活過、寫作過、表達過。死時如雪花,從天空飄然落地,翩然歸去,化為塵土。

  “多少的往事 已難追憶

  多少的恩怨 已隨風而逝

  兩個世界 幾許癡迷

  幾載的離散 欲訴相思

  這天上人間 可能再聚

  聽那杜鵑 在林中輕啼

  不如歸去 不如歸去

  啊啊 不如歸去”

  眼下,還每天穿行于地鐵,為生計奔忙。眼睛耳朵捕捉著換乘信號,生怕錯過;一邊腦子里想著曾經的詩意,那些婉約的文字實在無法穿透堅硬的生活。為了活下去,我們要磨去多少多愁善感?但理想主義、浪漫主義的那些美好,一直在。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