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藝文 > 小公園 > 正文

?墟里/說“不”的藝術\葉歌

2024-10-11 05:02:37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美國休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Vanessa Patrick某次有朋友臨時要她幫忙買菜。她勉強答應,花了三小時東奔西走買齊后,大包小包送到她家,卻發(fā)現(xiàn)朋友先生在后院悠閒自得地喝啤酒。我們大概都會碰到別人有求于己,但內心實在不想答應的情形。為什么說“不”那么難呢?

  Patrick說,人是社會動物,我們擔心拒絕會損害人際關系,這在面對“面熟陌生人”時尤甚。對老朋友說“不”不會造成絕交,拒絕素不相識者也不會有太大心理負擔,但拒絕似熟非熟的同事、同學卻很難,這就是她說的“相識陷阱”。而且,我們在意自己的名聲,覺得拒絕幫忙(尤其是眾目睽睽之下)會讓大家誤認為自己自私或無能。女性一般比男人更在意人際關系、他人眼光,容易違背本心,接手他人丟棄的“腐臭垃圾”,搞得疲憊不堪。其實早點拒絕比最后搞砸好。

  她認為,懂得拒絕不僅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從根本上說是掌握自己的命運,因為這樣每天才能把時間花在最值得的地方。那么怎么說“不”效果最好且不得罪人呢?首先,弄清自己最重視的東西是什么,并將其列為優(yōu)先。其次,別一聽到要求就答應,理性思索之后再回復。第三,說“不”要堅決,不要給對方還可以談判的幻想。最好說“我不做某事”而不是“我不能做某事”,前者植根于個人身份、個人信念,后者卻會留下討價還價的余地。實際上,拒絕時最好根本不列舉理由,免得顯得心虛。

  下次大學找我為沒興趣的委員會服務,我會毫不含糊地拒絕嗎?難說。知易行難耳。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