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影響遍及全國,特別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更是波瀾壯闊,然而“五四”運動當年在香港是怎樣的情形呢?一般文獻很少有記載,人們通常也不大知道。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名字就叫《五四運動在香港》,作者在文中記錄了“五四”運動在香港引起的反響,從中不難看出那時港人的愛國情懷。
一九一九年在巴黎和會上,日本企圖取代德國攫取在山東的利益,并竭力要將不平等條約強加到中國頭上,因此“五四”運動的主要抗議對象是日本,同時也表達對巴黎和會最終“強權戰(zhàn)勝公理”的失望──這使得“五四”運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反日,而一般市民的具體表現(xiàn)為抵制日貨。當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爆發(fā)了學生運動之后,“香港的中國居民亦都義憤填膺,紛紛抵制日貨”。“在灣仔,民眾湧至日本商店門前擲石示威,高呼抵制日貨口號”;“各私立漢文學校的語文老師,亦在講壇上慷慨激昂,陳述國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心。同時并以提倡國貨,抵制日貨作為課文命題”;“華商則在會所集會,決議提倡國貨”;更有甚者“有些學生將家中日貨,搬到中環(huán)荷李活道及擺花街交界處,即中環(huán)警署附近,當眾燒毀,表示他們悲憤的決心?!?/p>
面對香港各界人士的群情激憤,港英當局“立即采取一系列緊急措施”,如全體警察一律停止休假,“加派武裝警察在灣仔日本商店門前及附近街道日夜巡邏站崗”,重新召集后備警察晚間巡邏當值;而日本當局則派出長門、陸奧、扶桑三艘巨型戰(zhàn)艦“駐泊鯉魚門外,炮口直對香港,示威恐嚇”。
不過港英當局的警戒措施和日本政府的軍事恫嚇,并沒能阻止香港民眾的抗日愛國熱潮:學生們“籌辦夜學”進行文化啟蒙和民族主義教育;工人們則“逐漸團結起來組織工會”,形成了新的社會力量──經(jīng)過了“五四”愛國運動“洗禮”的香港,已然是一個與此前不一樣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