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五日大公報第六版,金庸以筆名“小查”在《世運漫談》專欄中重點介紹了劍擊、騎術兩個項目。
1948年7月29日至8月14日,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斷了兩屆的奧運會在英國倫敦舉行。中國派出了33名男運動員,參加了籃球、足球、田徑、游泳、自行車等5個項目。
此時的大公報,在全國共有津、滬、渝、港四個報館。奧運期間,繼續(xù)開設“第十四屆世運大會特輯”。更重要的是,此次奧運會,大公報有了自己的特派記者,而不像1936年那樣依賴通訊社。
黎秀石包辦寫稿攝影
黎秀石,這位在二戰(zhàn)期間跟隨盟軍從緬甸、印度洋、太平洋一路進軍,最終與朱啟平一同“會師”東京灣密蘇里艦、共同見證“落日”的戰(zhàn)地記者,曾是以戰(zhàn)勝者身份踏上日本國土的第一位中國人,在戰(zhàn)后被大公報派遣常駐倫敦,負責采訪歐洲新聞。
經過戰(zhàn)火洗禮的黎秀石,是位全能多面手,奧運會期間一手包辦了新聞報道、《世運隨筆》專欄、攝影等任務。奧運特輯幾乎每天都會刊發(fā)兩三幅黎秀石拍攝的照片,構圖極佳,這當然得益于戰(zhàn)火中錘煉的抓拍功夫。
如8月10日港版大公報第六版主要內容多由黎秀石提供。頭條消息是《我籃球隊贏了瑞士,明日與英國隊交鋒》?!妒肋\隨筆》記錄了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有趣花絮,如中華健兒精神奕奕,法蘭西小姐最愛笑。攝影圖片是開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馬克.約翰,舉著火炬在溫布利體育館跑道上奔跑。
“大公籃球隊”成國手
不僅新聞戰(zhàn)場上有大公報的戰(zhàn)士,奧運賽場上還有更多的“大公人”。參加倫敦奧運的中國籃球隊的10名隊員里,有6人來自上海“大公籃球隊”。
抗戰(zhàn)期間,大公報發(fā)誓不在日寇腳下辦報一天,為此六遷其館。勝利后,大公報1945年11月重返上海出版。當時,籃球運動興起。大公報高層洞察機遇,在1946年組建“大公籃球隊”,由經理部費彝民負責。其隊員一部分來自抗戰(zhàn)期間由駐印遠征軍輜重汽車團組建的“征輪籃球隊”,如蔡忠強;一部分來自菲律賓華僑組成的“群聲籃球隊”,如蔡文華、李世僑、黃天錫。這些當紅球星組成的“大公籃球隊”,成為當時的一流勁旅。
倫敦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的旗手,就是大公籃球隊的黃天錫。他舉旗進場的颯爽英姿,當然也被黎秀石的鏡頭拍下,刊登在大公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