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新聞 > 內(nèi)地 > 正文

嫦四落月傳回全球首張“背影” 迅速登全球主流媒體頭條

2019-01-04 03:18:35大公報 作者:周琳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圖: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背著陸。這是嫦四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的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月背影像圖/新華社

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創(chuàng)造了歷史──歷時690秒順利著陸于月球背面東經(jīng)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qū),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中國自此實現(xiàn)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探測月球的新篇章。

經(jīng)過約38萬公里、26天的漫長飛行,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地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nèi)的馮.卡門撞擊坑內(nèi)。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3日10時15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從距離月面15公里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7500N變推力發(fā)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的速度從相對月球1.7公里每秒降到零。在6-8公里處,探測器快速姿態(tài)調(diào)整,不斷接近月球;在距月面100米處開始懸停,對障礙物和坡度進行識別,并自主避障;選定相對平坦的區(qū)域后,開始緩速垂直下降。約690秒后,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撞擊坑內(nèi)。

助研月球太陽系早期歷史

落月后,探測器通過“鵲橋”中繼星的中繼通信鏈路,進行了太陽翼和定向天線展開等多項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線高碼速率鏈路。11時40分,著陸器監(jiān)視C相機獲取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并傳回地面。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這是中國航天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嫦娥四號探測器由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共配置包括2臺國際合作載荷在內(nèi)的8臺有效載荷。上述載荷儀器將在月背開展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巡視區(qū)形貌、礦物組份及月表淺層結(jié)構(gòu)研究,并試驗性開展月球背面中子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環(huán)境研究。

后續(xù),嫦娥四號探測器將通過中繼通信鏈路,開展設備工作模式調(diào)整等工作,擇機實施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中國將與世界各國開展合作,共同探尋宇宙奧秘。

對于天文學家來說,月球背面是一片難得的寧靜之地,因為月球自身屏蔽了來自地球的各種無線電干擾信號,在那里或?qū)⒏Q見大爆炸后宇宙如何擺脫黑暗,點亮第一代恒星。此次嫦娥四號的著陸區(qū)馮.卡門撞擊坑,其物質(zhì)成分和地質(zhì)年代具有代表性,對研究月球和太陽系的早期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建微型生物圈 綻放第一花

嫦娥四號還將棉花、油菜、土豆、擬南芥、酵母和果蠅6種生物帶上月球,它們形成一個微型生物圈,人們期待月亮上能綻放出第一朵花。

“人類的本性就是探索未知。月球?qū)ξ覀儊碚f是一個神秘而又未知的世界,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探究它。探測月球也會加深我們對地球和對自身的認識。”吳偉仁說。

嫦娥訪月背 登全球頭條

圖:去年11月,在中國(珠海)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展出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模型\路透社

據(jù)英國《衛(wèi)報》、《華爾街日報》及英國BBC報道:3日,太空探索跨出重要一步,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nèi)的馮·卡門環(huán)形山撞擊坑內(nèi),實現(xiàn)人類探測器歷史上首次月背軟著陸,并通過“鵲橋”中繼衛(wèi)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這一消息引得全球關注,迅速登上世界各國主流媒體頭條。

中國將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探索之旅,嫦娥四號探測器抵達月球背面后,將派出漫游車勘察月球內(nèi)部。美國CNN、英國BBC以及《華盛頓郵報》等多家世界主流媒體評價,這一壯舉同時意味著中國在太空領域樹起一座新的里程碑。這也標志中國朝著更大膽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在2030年前運營一個有人值守的月球基地,帶領世界進入太空探索的新時代。

馬斯克第一時間留言祝賀

據(jù)悉,前兩次嫦娥任務從軌道對月球進行了研究,2013年的嫦娥三號是中國探測器首次登陸月球表面。該次嫦娥四號探測器則是實現(xiàn)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并完成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作為后續(xù)任務,之后的五號和六號將嘗試在月球表面取樣并帶回地球。

此次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成功的消息公開后,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布萊登斯汀(Jim Bridenstine)隨即在推特發(fā)文,祝賀中國,并指這是人類首次,更是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澳洲戰(zhàn)略政策研究所的高級分析員戴維斯形容,中國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是一個“值得夸耀的成就”。同樣關注太空領域探索的美國Space X行政總裁馬斯克也第一時間在新華社推特帳號下留言祝賀。

中日印歐搶灘登陸探月

隨著技術更新?lián)Q代,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于科研目的以及開發(fā)月球資源等多種因素的推動,各國形成新的探月高潮。月球不但擁有氦-3等豐富的戰(zhàn)略性礦產(chǎn)資源,而且是載人火箭登陸火星理想中轉(zhuǎn)站,因此歐洲、日本、中國、印度等都先后提出月球探測計劃。

美國“連線”網(wǎng)站稱“2018年全球進行了難以置信的上百次太空領域的發(fā)射,2019年的太空活動也相差無幾,其中還有不少將開創(chuàng)諸多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

今年將有包括德國、美國和印度等多個國營及私營機構(gòu)計劃發(fā)射月球探測器,對于多國集中在2019年開始探月計劃,專家分析者其中有巧合,但更多是因為各國經(jīng)濟和技術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

美太空發(fā)展或淪政治犧牲品

根據(jù)時間表,中國國家航天局將在2022年建成功能完善的在軌太空站。等美國牽頭的國際太空站在2020年代中期退役后,中國的太空站將是唯一一個此類平臺,《華爾街日報》分析,該平臺勢將成為國際合作空間,中國政府將有機會帶領全球團隊在太空站開展科學研究。

亞拉巴馬州奧本大學未來實驗室的中國太空項目研究專家戈斯瓦米分析,在這場決定“誰將有能力獲得太空中的巨量資源、確保貿(mào)易路線的安全并制定太空商業(yè)規(guī)則”的競賽中,她認為中國“最有可能獲勝”,這要歸功于一項為未來幾十年制定了明確目標的按部就班的計劃。

美智庫傳統(tǒng)基金會的中國太空能力問題專家成斌則表示,美國太空發(fā)展目前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且自2011年結(jié)束“穿梭機”項目以來,就開始依賴其他國家將美方航天員送上太空。分析人士認為,按目前進展,美國已很難按時間表實現(xiàn)2023年將航天員送上月球,及在2033年將航天員送上火星,且以上計劃還很容易成為政治變化的犧牲品。

相關內(nèi)容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