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新聞 > 內(nèi)地 > 正文

嫦娥四號為什么去月球背面探測?總設計師回應

2019-01-15 18:41:00中新網(wǎng)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中新網(wǎng)1月14日電 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14日表示,此次嫦娥四號去月球背面探測,以及未來可能的月球極區(qū)的到達,代表著我們在月球上可以獲得更多原來沒有精細獲得的數(shù)據(jù),也便于我們更好地了解月球。

14日,國新辦就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有關(guān)情況舉行發(fā)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為什么要去月球背面?人類探測器首次落在月背,需要突破哪些技術(shù)?

圖為著陸器地形地貌相機拍攝的玉兔二號在A點影像圖。中新社發(fā) 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

孫澤洲指出,去月球背面探測,有兩方面的考慮,第一,是從科學角度來講。月球的背面,尤其是這次選擇的著陸區(qū)是最古老的一個撞擊坑,它的這樣一個地質(zhì)構(gòu)造以及礦物的組成,可能對于月球的年代更具有代表性。第二,月球背面有個天然的屏障,是開展月基的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的有利場所,這是由月球背面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條件決定的。

另外,從工程方面考慮,人類探測月球幾十年,更多地集中在月球正面,對于搞探測的人來講,都希望進行全月球的到達。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這次是月球背面的到達,可能未來還有月球極區(qū)的到達,這些能力的提升,代表著我們在月球上可以獲得更多原來沒有精細獲得的數(shù)據(jù),也便于我們更好地了解月球。

關(guān)于到達月球背面,有哪些技術(shù)突破的問題,孫澤洲指出,對于月球背面的軟著陸和以前任何一次月球正面的軟著陸主要有這幾方面的不同:一是必然要面對的通信的問題。這次嫦娥四號實際上是三個航天器兩次任務,去年5月21日發(fā)射了“鵲橋”中繼星,這是個必要的條件,構(gòu)建了地月的信息交互。中繼星是個小平臺、大天線,不同于地球軌道的中繼衛(wèi)星。地球的中繼衛(wèi)星主要作用距離是4萬公里,地月的中繼衛(wèi)星作用距離大得多,同時地球軌道中繼星從經(jīng)費投入、重量、尺寸等各方面相比都要小得多。

孫澤洲還提到了復雜地形的著陸。他表示,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崎嶇地形軟著陸,不僅要考慮安全性、可靠性因素,還要考慮如果著陸區(qū)落得不好的話,包括地形,對于通信和光照的影響,這對于我們在月球長期生存都會帶來制約。

責任編輯:

相關(guān)內(nèi)容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