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古物主人大半生費盡錢財心力從世界各地購回屬于中國的文化寶物。
第一次看到這么多古老石雕,第一次看到香港這么有歷史感。
幾個月前到訪元朗大棠生態(tài)園,發(fā)現(xiàn)這里有個興建中的菩薩公園,放滿各式各樣的石雕,佛像、羅漢、神獸、石刻、兵馬、將軍……或站或臥,散落一地。我不懂考古,但石雕上的歲月味道,一眼就能嗅出來。
古物主人汪先生說,那些菩薩石雕,是北魏時代的。
北魏?香港有多少人懂得北魏?那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個王朝,距今一千六百多年了,而這批經(jīng)歷千年風雨的佛像,就站在我眼前。
還有一張清朝廣西王曾下榻的大床、無數(shù)紫檀、木器、陶瓷……這些不容日曬雨淋的古物,全都委屈堆存在貨倉內(nèi)。
這些寶藏共千多件,絕大部分是大型石雕,重量以噸計,它們的命運,本是往堆填區(qū),幸好香港仍有心有力又有地的人,把它們從垃圾車上搶救回來。
古物主人是有“石雕大王”之稱的收藏家汪裕祖,因為他的祖輩喜愛搜羅石雕佛像,購入數(shù)千珍寶,七十年代開始在大埔樟樹灘租下村屋,并向當局租賃村屋四周約七萬尺政府土地,用來擺放數(shù)千件四處搜購回來的各朝石雕、泥塑等文物。
汪裕祖接手后,繼續(xù)保存及照料這些古物,直至2016年12月租約期滿,地政總署要求交還土地。人搬走問題不大,數(shù)千石雕何處容身才是重點。于是汪對不能續(xù)租提出訴訟,同時亦向政府商討捐出文物事宜,建議官員找考古專家來考證。
然而,地政署只著眼土地,哪管地上瑰寶,他們把地圍封,講明時限一到,就會把村屋清拆,地上所有物件會當垃圾送走。
十八鄉(xiāng)鄉(xiāng)事委員會前主席梁福元得悉事件,驚訝政府部門各自為政、冷眼旁觀,完全無視這批文物的歷史價值,于是決定以一己之力拯救文物。
足足用了9個多月,雇用過百次運輸車、吊臂車,終于把大部分石雕搬到他經(jīng)營的大棠有機生態(tài)園暫“住”。為了安置這批文物,梁福元特別在莊園內(nèi)興建一個菩薩公園及“中華禪文化公園”,為佛像安居,也可讓大眾觀賞。
還記得去年12月,深水埗主教山發(fā)現(xiàn)古羅馬儲水庫,如果不是一班街坊晨運客冒險進入古跡拍下那幕紅磚石柱的壯麗,儲水庫早就被水務署的推土機夷為平地了。
這次官地上的數(shù)千文物,如果不是民間有心人奮力拯救,佛像早就躺在堆填區(qū)了。
其實,西九文化區(qū)不正是這些石雕文物的最好棲息地嗎?政府花千億公帑從外國買來連藝術(shù)價值都備受爭議的作品,卻對眼前的千年文物視若無睹。政府對歷史、對文化、對保育的愛理不理,到底還會葬送了多少歷史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