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wǎng)

大公報電子版
首頁 > 評論 > 隔海觀瀾 > 正文

?隔海觀瀾/賴清德首度詳細論“獨” 危險性危害性當警!\朱穗怡

2025-06-24 05:02:11大公報
字號
放大
標準
分享

  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日前啟動所謂“團結國家十講”。此刻正值民進黨為了奪取立法機構第一大黨的龍頭位置而發(fā)起罷免國民黨“立委”的“政治追殺”,賴清德卻大談“團結”,何其諷刺,而且從“團結國家十講”這個名稱就可以看出其論調是宣揚“臺獨”。目前離“大罷免”投票還有約一個月的時間,賴清德散播“獨”論,除了再次表明自己的“臺獨”立場,還企圖進一步營造“反中仇中”的氛圍,鞏固綠軍的支持,絞盡腦汁催出更多支持罷免國民黨“立委”的選票,圖謀削弱在野黨的監(jiān)督效能,妄想獨掌行政、立法兩大權柄,以便推行“臺獨”路線。但炒熱“大罷免”只是賴清德的短期目標,長期目標是為其“法理臺獨”工程做鋪墊和造勢。

  過去多年來,從李登輝宣揚“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系”、民進黨陳水扁任內叫囂“兩岸是一邊一國”,到民進黨蔡英文宣稱“我們已經(jīng)是‘獨立的國家’”,雖然說法略有不同,但核心意味都是“臺灣是一個獨立國家,不是中國的領土”,相較之下,賴清德不僅繼承了此核心意涵,而且構建了詳細的“臺獨”論述。其“十講”包括“國家”、“團結”、“憲政體制”、“國防”、“外交”、“兩岸”、“民主”、“和平”、“繁榮”、“均衡臺灣”,是首個公開詳細發(fā)表“臺獨”論述的臺灣地區(qū)領導人。日前其“第一講:國家”的內容有6600多字,主要從歷史角度和臺灣現(xiàn)狀來說明“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實際上,其中的內容完全是篡改歷史、偷換概念,是一盤錯漏百出的“臺獨”歪理邪說大雜燴。

  從去年5月20日賴清德就任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當天就拋出“兩岸互不隸屬”的“兩國論”,今年3月又炮制“17項策略”全面嚴格控制兩岸交流,還公然定調“大陸是境外敵對勢力”,到如今又推出“團結國家十講”,可見他正一步步構建系統(tǒng)的“臺獨”綱領,企圖與大陸方面爭奪關于臺灣問題論述的話語權,圖謀從論述和輿論方面否定“臺灣是中國領土”。其行徑的危險性和危害性值得兩岸各界高度警惕。

  縱觀賴清德的從政生涯,其“臺獨”立場鮮明強硬、“臺獨”野心更為膨脹。早在2017年9月,他擔任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時已公然宣稱自己是“務實臺獨工作者”,是島內首位公開表達“臺獨”立場的行政機構負責人,深受深綠陣營賞識,還得了個“臺獨金孫”的稱號。如今上臺執(zhí)政,他顯然不會只滿足于搞“去蔣化”、“去中國化”等政治行動,為了“超越”之前的“臺獨”領導人,恐將在“法理臺獨”上有更為實際的行動。早前賴清德當局就動用所謂“國籍法”,以南投縣前議員、大陸配偶史雪燕沒有放棄“中國國籍”為由而解除其議員職務;近月又要求大批在臺灣定居的大陸配偶補辦“喪失原籍證明”,否則將取消其在臺居留權。賴當局這些舉措分明就是從法律法規(guī)上視大陸為“外國”。而這只是賴清德實施“法理臺獨”的第一步。如果民進黨在“大罷免”獲勝,能重掌立法機構,擺脫在野黨的監(jiān)督,不排除日后通過修法進一步推行“法理臺獨”。而賴清德炮制“十講”,則是進一步向臺灣社會、向臺灣年輕人灌輸“臺獨”理念,以“合理化”其“法理臺獨”工程。

  然而,“臺獨”是破壞臺海和平的最大“毒瘤”,與“要安寧、要發(fā)展、要過好日子”的臺灣主流民意完全背道而馳。而且大陸實力蒸蒸日上,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軍事等實力大幅增強,絕不可能讓臺灣分裂出去。搞“臺獨”分裂抗拒統(tǒng)一,根本過不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這一關,也根本過不了14億多中國人民的決心和意志這一關,是絕對不可能得逞的。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