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書架,重翻一本舊書,是2009年梁文道送我的,那是他跟15個愛書人談書的訪問結集,其中一個,是黎智英。
也許大家都知道,黎智英是個學歷不高的人,在內(nèi)地只讀了幾年小學,就偷渡來港。但有一點未必人人知道,就是這個只得小學水平的人,卻非常愛看書,看的都是艱澀深奧的英文書。
我從前在“壹傳媒”工作,每次走進黎老板房間,他枱面都是空無一物,只得一個杯和一本書,通常是好厚好厚的英文書,印象中,從未見過他看中文書。
他說,他不看中文書的原因,是因為覺得天下深度佳作都在外國,中文書未夠水平入他眼簾。
我是唸中文系出身的,中華文化幾千年歷史,能流傳下來的作品都是千錘百煉,未夠水平?是他不認識、不知道,以為外國月亮特別圓罷了。
一個人讀什么書,注定他的腦袋會建構什么思想。今天重看梁文道訪問黎智英說書,忽然明白了。
黎智英21歲就去了美國,在紐約寄住在一對猶太夫婦的家。他說,有一晚,他跟這對夫婦去了一位律師家中聚會,整個晚上他都在罵共產(chǎn)黨,但罵得沒內(nèi)容沒養(yǎng)分,于是,那律師拿了一本書送他,是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海耶克寫的《通往奴役之路》,叫他用心讀。
那本書很深奧,黎智英看了4、5天才看了幾頁,于是他捧著字典邊查邊看,自此,愛上了難懂的書。
黎智英看書有個特點,就是從不看感性的書和歷史書:“因為我是一個不尊重歷史的人,我不覺得歷史會repeat itself,我不覺得會在其中學到些什么,我是一個永遠向前望、向前走的人,小時候在街邊生活,很多事情你不想回頭望。你這樣卑微的開始,經(jīng)歷了被人‘遭質(zhì)’、被日子蹂躪,你是不會想回頭的。所以我習慣了,I never look back.”
對許多人來說,看書是為了尋知識、明道理,但原來,黎智英看書的目的,是為了尊嚴。
“對一個未曾上過學的人來說,若能掌握到一些學識與學問,這給予我一份很大程度的尊嚴。當任何人坐下來跟我聊天,對方并不會覺得我‘冇料到’……”
愈是慷慨激昂地強調(diào)自己不會回望過去,這種人其實愈是介意自己的過去,愈是怕別人瞧不起。如果敢于面對,其實,又何懼回首?
黎智英努力看艱澀的書,卻因為無謂的理由拒看歷史,那就是他的致命傷。歷史教訓,其實是最珍貴的人生教科書,無論做人、做生意、還是治國,古今中外都有歷史例證告訴你方法與結果,讓你少碰釘少走歪路。
一個沒有歷史底蘊的人,一味記著私仇向前沖,最后沖落山、掉落萬丈懸崖,是注定的命運,這些歷史例子太多,可惜他從沒讀過。